7月11日,最新一期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在上海发布。指数结果显示,宁波舟山再次实现晋级进位,排名上升至全球第7位。该指数由港口条件、航运服务、综合环境等3大维度、16项二级指标组成。
以港之名,奠定宁波舟山航运中心城市的全球地位。此番再次进位,是浙江强力推进世界一流强港改革、打造“三最”港口营商环境的生动诠释。
进位,体现在港口资源的保护、建设与管理。
五年来,浙江牢记嘱托,持续锻造港口“硬核”实力。
依托天然的深水良港,宁波舟山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球最大的2.4万箱级集装箱船和40万吨矿船可常态化靠泊,全球在航的68艘40万吨矿船均曾在此停靠,宁波舟山港连续16年稳坐全球货物吞吐量“头把交椅”。
数字化浪潮下,传统码头焕发生机。智能调度系统运筹帷幄,梅山港区智能集卡自动化无人作业成功率超96%。
进位,体现在航运服务的集结、改革与提升。
“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宁波舟山航运服务业的发展,背后是浙江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系列具体实践和举措。
2024年10月,《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得批复,“一港两核二十区”新格局加快构建。为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浙江省先后印发《浙江省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实施方案》,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港产城贸联动发展,持续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在全球贸易和经济形势深度调整的当下,宁波舟山航运服务业打响“突围战”。船舶融资租赁、海事法律服务、航运金融保险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快速发展,109条海铁联运线路辐射全国16个省市区的68个地市,国内航运服务因宁波舟山得到深度融合。256条国际航线编织起全球贸易网络,航运服务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快航”26天便可从宁波直达欧洲。
进位,更体现在港航生态的多元、高效与优化。
浙江加快营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港口营商环境,高效协同的港航生态圈正加速优化。
过去这一年,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在宁波、舟山建设逐步推进,实现从单一燃料供应向综合服务转型;数千个航运企业入驻航运集聚区,规上企业营收超400亿元。
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运营平台,整合物流数据,打破运输壁垒,提供“一单制”最优联运方案,支撑超3000亿元外贸运输需求,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实现集装箱班轮经济航速预约进港、准班抵港,促进海运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2024年,宁波舟山航运金融贷款余额1223.7亿元、同比增加14.4%;船舶拍卖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大关;保税船舶燃料加注量达793.1万吨,同比增加12.6%,加注规模居全国第一、全球第四,逐步向东北亚保税船燃加注中心迈进。
从政策引领到生态协同,从港口为基到城市赋能,从资源整合到辐射带动,浙江世界一流强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进程正在提速。随着浙江强港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港口营商环境、航运服务等重点攻坚任务将逐一突破。
宁波舟山,向未来,再突破。(记者 吕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