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黑龙江省一所外语类民办本科高校,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给学生和社会最需要的”办学理念,以“关爱赋能、陪伴成长”为核心,携手外研社,打造“112235”育人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敢担当、外语优、基础实、能力强、善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坚定方向:以党建为引领,以外语“三进”创新实践“外语育人”
“为谁培养人”是办学治校之根本。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嘱托,以“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112235”育人体系的1个基石。学校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在初创时期即建立党组织,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获评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3个。
学校以贯彻外语“三进”为重要载体,抓实课程思政,以“外语育人”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将外语知识传授、专业本领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使学生“讲好外国语,坚定中国情”。构建“一优化七融入”的外语“三进”教学体系和“一中心两强化三促进”的“三进”教学模式,与黑龙江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建全国首个“三进”教学与研究中心,积极推进外语“三进”课程建设与教材使用。
在大学外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专业中,学校均依托《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开展“三进”课程。其中,已有三门课程获评“黑龙江省本科高校外语专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点”。学校连续三年在全国外语教育改革创新论坛上作外语“三进”典型经验交流,并多次承办“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黑龙江省赛,在全国范围内连续两年获大赛“全国优秀组织奖”。此外,学校还在校内培养了一批能在哈尔滨亚冬会等重大国际活动舞台上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优秀学子。
二、因材施教:以“关爱+陪伴”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民办高校的学生往往高考分数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但他们同样渴望被认可、被关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刘英表示,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将“关爱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从四个维度落实“关爱赋能”:
1.榜样示范——校长带头,全体教师以身作则,通过“最美教师”“优课优师”等评选,树立关爱育人的典范。
2.对话沟通——建立校领导联系班级、师生餐叙茶叙等机制,确保学生诉求“接诉即办”。
3.实践体验——每年组织6000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会关爱与被关爱。
4.认可理解——设立“壹元学子餐”、早餐奖励计划,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学生感受温暖、树立自信;完善评比激励体系,不错过每个学生的进步。以“学业陪伴、协同陪伴、融媒陪伴、社区陪伴”四种方式全程护航学生成长。
三、路径拓展:“国际合作+产教融合”双轮驱动
外语类院校的天然优势是国际化,应用型高校的必由之路是产教融合。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与日本、美国、泰国等高校合作“3+1+X”本硕连读项目,近三年派出900余名学生赴海外交流,330名毕业生境外深造。校园内举办国际会议、跨文化活动,营造“双校园”文化氛围,以国际合作拓宽视野;携手外研社及阿里巴巴国际站,共建跨境电商产教融合育人实践基地;在深圳建立实践教学中心,与50余家企业合作;与义乌市人社局共建国际贸易产业学院;与湖州等地政府开展“城市定制班”项目;与希尔顿、东软等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实习,让学生“真刀真枪”练本领,以产教融合强化实践。
四、课程创新:“外语+数智化+跨学科”赋能复合型人才
面对数字化时代和跨学科需求,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构建了“外语+数智化+跨学科专业”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让学生既具备语言优势,又能适应未来职业需求。
1.强化外语特色——非外语专业增设多语种课程,公共外语必修课达360学时;外语类专业融入行业课程,如“日语+计算机”“英语+电子商务”,培养“专业+外语”复合能力。
2.融入数智化素养——建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递进培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基础、应用、创新能力,依托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的“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慕课开展同步教学;依托外研在线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实现了混合式外语教学的教、学、评、测、研多终端一站式全流程衔接;与科大讯飞合作建设智能教学平台,试点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专业课程达20门。
3.打破学科壁垒——设立19个微专业和5个辅修专业,鼓励跨学科修读,如“软件工程+日语”复合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五、成效显著:从“低分入学”到“高质量成才”
“112235”育人体系的实施,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1.学风显著改善——学生竞赛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届“外研社·国才杯”大赛省赛获奖人数位列全省第一。
2.就业质量提升——2021年获评黑龙江省就业工作示范高校,软件学院学生赴日升硕率达100%。
3.社会认可度高——2024年荣获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最佳学生支持奖”,育人经验多次在全国教育论坛分享。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赋能。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实践表明,民办高校只要找准定位、创新模式,完全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其“关爱赋能、陪伴成长”的育人理念,“外语+数智化+跨学科”的培养路径,不仅为外语类院校提供了参考,也为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贡献了“龙外方案”。
注:“112235”育人体系,
“1”为坚定一个方向: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为坚持一个理念:给学生和社会最需要的;
“2”为二元支撑,是以暖心的“关爱赋能”和全程的“陪伴成长”为人才培养支撑;
“2”为双轮驱动:以“国际合作+产教融合”驱动人才培养;
“3”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外语+数智化+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赋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5”为五个培养目标维度:敢担当、外语优、基础实、能力强、善创新。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