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文学概论》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对学生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文学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该课程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数字化技术的兴起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迅猛,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契机。如何将数字化技术有效融入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文科人才至关重要。
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机遇
丰富教学资源。数字化技术使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和纸质文献。教师可通过网络获取海量文学理论资料,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经典文学作品电子文本、文学讲座视频等。这些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拓宽学生视野,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讲解文学流派时,教师可引入相关流派代表作家作品的电子版,以及学者对该流派的分析解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文学流派特点。
创新教学方法。借助数字化工具,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课件,将抽象文学理论形象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通过学习平台发布教学视频、讨论话题、作业等,学生自主学习;线下进行课堂讨论、小组项目等,促进知识内化。还可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创设文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氛围,增强学习体验。
实现个性化学习。数字化学习平台能记录学生学习轨迹,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如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教师依据这些数据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知识薄弱点和学习偏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学习资源推送。对文学批评感兴趣的学生,推送相关学术前沿文章和研究案例;对文学创作有热情的学生,提供创作指导资料和优秀作品赏析,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数字化技术赋能下《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师在学习平台上传《文学概论》教学视频,视频内容涵盖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等。设置线上讨论区,定期发布讨论话题,如“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及时参与讨论并引导。布置线上作业和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线下课堂上,教师针对线上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中讲解,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例如,在学习文学作品体裁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体裁特点进行深入探讨,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整合各类文学理论资源,建立《文学概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包含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学术文献、教学案例、文学作品音频视频等模块。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资源,学生也能自主查阅学习。同时,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资源库建设,学生可上传自己的文学作品分析、学习心得等,丰富资源库内容。如在学习文学鉴赏章节后,学生将自己撰写的文学作品鉴赏报告上传至资源库,供其他同学参考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互动氛围。
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帮助学生梳理文学理论知识框架。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文学概论》课程整体思维导图,随着课程推进,学生不断完善分支内容,使知识体系更加清晰。运用在线投票、抢答等工具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在讲解文学风格时,通过在线投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风格,并阐述理由,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借助写作软件开展文学创作训练,写作软件具有语法检查、词汇推荐、智能排版等功能,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质量。强化实践教学。 开设数字文学创作实践课程,让学生运用数字写作软件创作诗歌、小说等,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分享,接受读者反馈。建立文学批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运用数字化分析工具对文学作品进行文本挖掘和评价,提升文学批评能力。
完善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将线上学习表现、线下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纳入评价范围。线上学习表现可通过学习平台记录数据进行评价,如学生登录次数、学习时长、讨论发言次数和质量等;线下课堂参与度从学生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表现、课堂汇报等方面评价。制定详细评价标准,确保评价公平公正,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借助学习分析技术,通过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轨迹、知识掌握程度,为个性化教学和精准辅导提供依据。
加强教师数字化教学培训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字化教学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实操指导。培训内容涵盖多媒体课件制作、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应用等方面。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学习,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制订合理学习计划,明确线上线下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定期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数字化技术赋能下《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继续探索数字化技术与《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高素质文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覃志鸿,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4年第一批次立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11072460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