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开设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的优化建议,旨在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例如,在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时,可以结合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同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中的民族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还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要密切关注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最新动态,及时将新的理论观点、政策法规和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渠道获取最新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近年来,我国在民族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这些政策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国家在民族工作方面的最新举措,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改进教学方法
其一,丰富教学方法。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外,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例如,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设计一个模拟的社区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在模拟的社区生活中体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自治区政府官员、当地居民等角色,模拟自治区政府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在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和方案。
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资料、开展在线教学等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时,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如《中国通史》《河西走廊》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例如,可以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上传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学习资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让教师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例如,可以设立教学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围绕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遗址、民族村落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如到民族地区的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到社区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可以与民族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开展支教活动,让学生了解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现状,为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让教师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教学中。(作者:韦贵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2022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形势下铸牢广西边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2FMZ109); 2023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大瑶山团结公约专项”(GXKS2023ZDA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