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回应了新时代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语言学习与思维品质、跨文化沟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推动学生从单一语言技能的训练走向全面素养的提升,这有助于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学习、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提升课程的实践价值,核心素养导向的设计课程强调多元化,能够通过课程模块化、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增强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明确核心素养目标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设计,教师要做到明确核心素养目标,明确的目标不仅有助于教师把握方向,也能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发展所需具备的素养内容。大学英语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其目标不应仅局限于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涵盖语言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纲要与教学目标中,通过清晰呈现这些素养要求,可以帮助师生保持一致性,为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路径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在课程设计阶段,将核心素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模块中,做到目标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学习、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方式,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课堂活动,真正实现“学用结合”;在评价体系上,教师要设计与核心素养目标相匹配的多元评价方式,既考查语言知识掌握情况,也注重思维品质、创新能力与跨文化理解力的测评。
构建模块化课程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应以构建模块化课程为重要路径,模块化课程能够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单一、封闭的结构,形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维度课程框架,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通过划分不同的功能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设置“语言技能模块”以夯实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思维训练模块”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跨文化交际模块”以增强文化理解能力,“学术英语模块”以提升学术阅读能力,“职业英语模块”以满足未来就业、社会实践的需求,课程体系不再是单一的线性知识传授,而是面向多元能力培养的综合平台。在具体实践中,模块化课程的构建应遵循“灵活组合、逐级递进、学用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规划层面,教师应保证各模块目标清晰、内容互补,并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选择性学习,提升学习自主性;在教学实施层面,教师可通过跨模块项目学习,将不同模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评价方式上,要建立与模块化结构相匹配的多元考核体系,不仅评估单一模块的学习成效,还要考查学生跨模块的综合素养。
推进跨学科融合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应注重推进跨学科融合,以突破传统英语课程的学科壁垒,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跨学科融合不仅能够使英语学习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转变为多维度的素养养成,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语言。例如,将英语学习与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医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增强其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使英语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通过跨学科的内容设计,英语课程能够实现与专业学习的紧密对接,增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在实践路径上,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跨学科融合:在课程设计层面,教师应开发跨学科主题模块,如“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等,让学生获取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学习的广度;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采用项目化学习,将跨学科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英语去分析、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在资源建设方面,教师应搭建跨学科教学平台,推动不同院系之间的课程共享合作,实现师资、教材与教学资源的互补。
构建“多维融合,能力导向”路径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实践应以“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为目标,突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多维融合、能力导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例如,在进行课程目标重构时,将核心素养要素嵌入教学目标中,通过分层目标设计(基础语言应用、批判思维拓展、跨文化沟通、创新表达)实现语言学习与综合能力同步提升。学校可以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打破“语言技能分科”的割裂模式,将英语课程与专业知识、中华文化、国际视野融合,形成主题化、项目化、任务化的学习体系。同时,学校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创新,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环境,让学生完成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与信息整合任务,强化学习的真实性。此外,学校可以进行评价体系转型。建立“形成性+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通过学习档案、口头展示、跨文化项目报告等多维评估方式,实现从“分数导向”向“素养导向”的转变,该路径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从“语言知识传授”到“核心素养培育”的转型,助力学生成为具备全球胜任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设计,不仅是对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的突破,更是实现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核心素养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推进跨学科融合以及注重思维品质培养等路径,大学英语课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批判创新思维能力。(作者:龚敏,江西水利电力大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度学会课题外语教育专项课题“赋权增能型外语教学模式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WY-D-01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4年度项目“数字人文视域下江西红色文化的外译与对外传播研究”(课题编号:HSWH2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