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缤麒麟”阿卡贝拉音乐展演现场。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新华网福州8月28日电(刘默涵)8月28日的平潭,海风裹挟着青春的气息,吹进了平潭国际演艺中心——2025“缤麒麟”阿卡贝拉音乐展演在此举行。来自国内外的20支高校团队,用纯粹人声编织旋律,让海岛的白昼盛满浪漫与活力。
舞台灯光骤亮,上海师范大学Makalody人声乐团率先登场。成员们站姿挺拔,一开嗓,空灵婉转的和声便如清泉般流淌,瞬间将观众带入沉浸式的音乐世界,台下原本细碎的交谈声悄然消散,只剩目光与旋律同频。
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Iunius人声乐团登场更添惊喜。这支成团仅两个多月的新团队,6名成员用远超成团时长的默契征服了全场:醇厚的低音打底,清亮的高音穿梭,和声如潮水般铺满剧场每个角落。落幕时,观众不吝掌声,有人忍不住轻声赞叹:“新团能有这样的水准,太让人意外了。”
3个多小时的展演里,风格各异的表演轮番上演,却始终贯穿着温暖的互动:每支队伍上台,台下自发响起欢呼;每支队伍鞠躬离场,掌声从不缺席。
内蒙古艺术学院艾珍慕人声乐团的成员们,身着蒙古族服饰,成为剧场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展演开始前,他们还在厅外空地上反复打磨细节,有人对着手机录音调整音准,有人互相提醒呼吸节奏,只为让民族元素与阿卡贝拉完美融合。
当《石头哥哥》的旋律响起,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流行曲风里融入蒙古族长调的悠扬,高低音切换自如,间或响起的呼麦更是惊艳全场,低沉的胸腔共鸣与清亮的高音交织,仿佛将草原的辽阔与力量搬进了剧场,让观众恍若置身风吹草动的牧场。
内蒙古艺术学院艾珍慕人声乐团排练中。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我们想通过这样的创作,让民族音乐以更年轻的方式被看见、被传承。”乐团主创代钦说话间,眼神里满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评委席上,来自台湾的合唱音乐中心流行爵士艺术总监朱元雷手中的笔始终没有停下,时而在评分表上标注,时而对着舞台轻轻点头,“本届展演的队伍太让人惊喜了,不管是编曲的巧思,还是人声的层次感,都把传统与现代融合得恰到好处。这就是青春该有的创造力。”
台下,专程从厦门赶来的音乐爱好者李慧明,相机快门声几乎没断过。赛场外的休息区,参赛者们的交流同样热烈。
“我们从6月就开始排练,现在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 武汉科技大学沁湖之声Bravo人声乐团队长肖韦说,能和这么多中外高校的团队同台,不仅是竞技,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的编曲思路、和声处理,都给了我们很多新启发。”
源于意大利语的“阿卡贝拉”,以“无伴奏人声合唱”的纯粹,成为跨越国界的音乐语言。而平潭,凭借碧海蓝天的自然底色与开放包容的人文氛围,恰好为这份纯粹搭建了理想的舞台。在这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青春之声相遇,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作为“为浪漫而来”平潭・阿卡贝拉音乐艺术周的重要组成部分,“缤麒麟”阿卡贝拉音乐展演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一次青春与海岛的对话。
8月的海风温柔而细腻,轻轻吹过剧场门口,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妳。听得到”人声乐团成员吴富宇和团员们提议道:“这里的海和音乐一样美。这几天,我们一起去走走,感受这座海岛的浪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