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8月6日电(曹素妨)8月3日,在松花江畔举行的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创新与产业落地论坛”上,新华网正式发布面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幸福实验室”智能一体机。
创新生态:打造基础教育综合解决方案
作为深度融合文博、科学、科普等高质量语料资源、人工智能技术并集成情绪感知的中小学教育综合解决方案,“幸福实验室”智能一体机以“智能体+文化+科技+教育”为核心,构建“线下智能交互+线上综合服务”的创新生态,旨在破解当前AI教育缺乏场景化、内容更新滞后等痛点,为中小学德育、美育、文博及科普教育开辟沉浸式、个性化新路径。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技术负责人杨昊在发布时强调:“‘幸福实验室’打造的,是一个有场景、有持续动态内容、强感知与互动的AI教育新范式,更是响应国家高质量语料建设战略的关键实践。”
图为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技术负责人杨昊发布幸福实验室智能一体机
场景化育人:破解AI教育核心痛点
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面临双重挑战:传统模式往往停留于抽象技术讲解,教师对复杂知识点掌握存在困难;静态化内容缺乏持续更新,难以匹配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和对信息新鲜度的渴求。面对教育部“2030年前基本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明确目标,“幸福实验室”应运而生。
“幸福实验室”智能一体机首期将深度整合全国100余家顶级文博机构、科技馆及科普单位的权威数字化资源,将浩如烟海的文物、科技数据化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可动态调用的美育、德育、科普教育以及适合课程教学的语料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程需求,一键调用不同年代、类型的数字化资源——从甲骨文解密到古代字画鉴赏,从科学原理探索到德育故事演绎,瞬间构建起覆盖美育、德育、文博、科普等多个方向的沉浸式知识场景。
“当教师讲解汉字起源时,可以从殷墟博物馆等调取甲骨文等高保真数字资源;提及‘勇敢’‘感恩’‘友爱’等概念时,德育影视素材库可即时调用经典影视素材,”杨昊在现场演示时介绍,“这可以有效解决博物馆优质资源进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枯竭的长期瓶颈,让知识真正‘活’起来,培养学生思考和提问的能力。同时,也可将更多学生交互问题反馈文博机构,这些内容不仅可将优秀文化的种子更多播撒到青少年心中,扩大了文博场馆的影响力,也为其提供了高质量数据资产的增值可能。”
技术内核:情绪感知与智能交互的革命
“幸福实验室”的核心突破在于其技术架构的独创性,特别是国内首个教育场景情绪感知AI平台的集成。
情绪感知因材施教与建立高质量学习档案,通过方便友好的教学穿戴设备,感知学生学习互动中的专注力与情绪变化,实时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情绪档案”。这不仅帮助教师精准把握课堂反馈,为个性化教学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优化内容设计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脱敏数据支撑。
多模态智能体驱动深度交互,基于开源大模型、MCP(模型上下文协议)、RAG(检索增强生成)及基于高质量语料的模型微调,项目构建了强大的教育垂类智能体。结合实时渲染数字人技术,它能理解学生的文本提问、手势指令乃至表情信息,并通过数字人逼真的语音、表情给予精准、生动的反馈,将单向传授转化为深度对话与沉浸式探索。
“游戏”化机制激活内驱力,摒弃传统说教,创新引入任务机制。学生可通过解谜游戏探索甲骨文奥秘,在虚拟修复名画中领悟美育精髓。系统设定清晰的任务目标、考核、奖励,将知识获取转化为充满成就感的探索旅程,显著提升学习动力与持久性,并实现从课堂到内容提供机构的线下引导、联动。
穿越古今跨界思考激发想象力未来,“创意源自经典,创新来自未来”。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帮助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文明积淀中穿越古今,以科幻与未来的创想构建故事、人机共生式创作,实现从文化传承到未来创造的思维跃迁。
沉浸式课堂环境,支持根据不同课程和学龄动态调整内容与交互(AI生成)
产品场景构建示意图,展示任务机制/游戏化表现
三端协同:构建普惠教育数智新基建
“幸福实验室”智能一体机创新性地构建了“三端一体”的协同架构,形成资源高效流转闭环生态,为普惠教育铺设坚实的数智化基座。
上游智能交互终端(博物馆/科技馆/科普单位)是资源的源头活水。提供内容的数字化、3D场景转化及内容深度标签化与知识化服务。借助手势识别、语音问答等交互技术,显著升级游客体验;同时,通过“一键同步”功能,将展览内容无缝推送至新华网“云端文化资源库”,实现资源开放共享与价值延伸,打通馆校资源壁垒,让沉睡的馆藏资源真正“活”起来,实现精品内容“走出去”。
中台核心——新华网综合服务实验平台,承担核心“数据+技术”中枢角色。向上对接文博影视机构,实现资源的智能标注、版权确权与动态更新;向下为中小学实验室提供内容精准分发、设备远程监控、结合情绪数据的教学效果评估及深度分析服务。其“数据驾驶舱”可视化呈现各校实验室使用率、资源热度排行及学生互动深度,为精细化教育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下游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则是创新落地的应用终端。提供开箱即用的沉浸式课堂解决方案。实验室配备智能影音、感知、交互设备及本地/云端部署的智能体系统。教师可根据学段与课程目标,灵活调用海量资源库,动态构建跨时空的学习场景,真正实现“资源普惠、个性学习、科学育人”。
落地生根: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幸福实验室”不仅填补了文博科普领域权威、可信数据系统性引入AI教育的市场空白,更是对国家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战略及高质量语料建设要求的积极响应。项目获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中心的鼎力支持。首个示范项目将于年内落地新疆。 新华网依托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数据要素一体化服务底座及领先的智算技术,为项目的稳健运行与持续迭代提供了坚实保障。
“幸福实验室”智能一体机的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重塑基础教育模式,推动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走向场景化、情感化、个性化的系统性变革,为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铺设一条“幸福”之路。
新华网不仅在智能一体机技术上寻求突破,更打造了产业伙伴集群,与文博、教育、游戏与影视科技合作伙伴共建个性化、定制型服务生态。
(刘轶卓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