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 飞阅中国,低空领航。8月3日,低空经济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论坛在哈尔滨举行。论坛汇聚了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杰出代表,共同探讨低空经济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趋势,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副院长张洪海,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晖作为特邀演讲嘉宾,与集团副总经理沈阳先后分享解读了数智时代“智造+低空”融合发展的南京方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副院长、南航国际创新港城市空中交通研究院院长张洪海在现场作主旨演讲。
张洪海教授围绕“场景驱动、安全为先:城市空中交通体系建设的实战探索”这一主题,分享了城市空中交通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路径,提出低空经济稳健发展“四四”总体解决思路,即“制造+基建+保障+运营”四大板块、“场景+科技+资本+机制”四轮驱动、“边规划+边示范+边完善+边迭代”四边路径、“大众化+常态化+差异化+市场化”四化目标。
张洪海分享了南京市六合低空经济总部经济示范区构建科技引领、创新赋能、人才驱动、集群发展的实践经验,解读了南航“一校四区一港”内部低空运输快线网络及载货载人无人驾驶智能运输系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南京市六合区共建了国际创新港城市空中交通研究院,张洪海作为该研究院院长,牵头围绕低空新基建、低空空管服务、低空物流配送、低空交通出行等重点方向,开展体系规划设计、技术集成攻关、系统装备研制、标准规范编制、示范推广应用等工作。
“研究院既是一个科研机构,也是一家孵化企业,更像一个试验场,可以将研究、试验、应用、市场等各方资源聚在一起,激发创新合力。”据张洪海介绍,该研究院已孵化应用10多项专利技术,突破了低空空域精细管理、流量智能监控、风险评估管控等业内难题,服务近百家低空飞行用户。研究院研发的低空数智空管服务云平台能够为南京低空区域内所有飞行器提供安全、有序、高效的服务。
张洪海还分享了研究院牵头构建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开放合作模式。在今年3月,新华网人工智能产业赋能底座“低空经济高价值数据创新中心”签约发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港城市空中交通研究院不仅贡献了南京方案,还正与新华网生态平台共建新华网空天地感知智能与低空经济联合实验室、低空经济高价值数据创新中心有望成为引领国内低空经济发展的“中国样本”。
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晖在现场作特邀演讲。
作为全国首发上线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的国企单位,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市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晖介绍了南京作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先行区,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优势,在空地一体的新空间格局中阔步向前的经验案例。
南京正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将低空经济作为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全市获批空域达132个片区、2056平方公里,实现行政区全覆盖,空域开发利用率位居全国前列。南京已汇聚低空340余家链上企业,形成完整产业矩阵;53所高校与61家科研院所构建起全国低空科技创新策源地。
南京市交通集团作为南京低空经济链主企业和建设主力军,正聚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从概念走向实践、从探索迈向成熟。据奚晖介绍,南京市交通集团已打造了一套安全高效的保障体系,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航国际创新港城市空中交通研究院等单位建成的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已实现从飞行计划快审到动态管控的全流程闭环,可日均保障 5 万架次飞行,真正实现低空飞行“看得见、管得好”。此外,还构建了一处“空地一体”融合创新的应用场景,联合行业头部企业以南京南站片区为试点,开展低空智联网示范区建设,有效融合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枢纽经济等四大新质生产力,规划实施3大类14个场景,率先打造“空地一体”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方案”。
据奚晖介绍,集团30亿元空地数智基金已签约储备一批重点项目,10万平方米低空经济产业园已入驻一批上下游优质企业,此外主办全国低空产业创新大赛发掘优秀潜力项目,南京市交通集团正致力于培育一片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让南京成为创新成果转化的热土。
奚晖表示,低空经济的未来在于开放合作,期待与各界伙伴携手共建技术创新高地、共拓应用场景市场、共筑产业生态体系,携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贡献“南京力量”。
南京市交通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沈阳在现场分享发言。
关于地方政府与企业应如何协同打造“低空经济新基建”的议题,南京市交通集团副总经理沈阳对政企协同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沈阳认为,从标准体系搭建来说,政府是“框架体系”的搭建者,应统筹制定全市低空经济新基建的整体布局及发展路径,负责设置相关的标准规范;企业是“细节填充”的参与者,需结合实践经验,推动标准从“合规性”向“实用性”升级。从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政府是“公共设施”的主导者,应牵头建设骨干低空交通网络、公共起降场(点)以及应急场景的基础起降点;企业是“商业配套”的建设者,负责主导商业化配套基建,并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可持续。从低空安全监管来说,政府是安全底线的“守护者”,应制定飞行安全监管规则,统筹要地防护安全设施,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企业是安全运行的“执行者”,应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确保每一次低空活动“飞得安全、控得精准”。沈阳坦言,南京市交通集团作为南京市政府出资设立的负责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建、运、管”的市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既是连接政府与市场的关键纽带,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在描绘心中的“低空经济愿景”时,沈阳说:“低空是城市空间的无限延伸,更是连通你我、通达未来的‘空中街巷’,既要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先行者,也要做好产业发展的实践者,为城市空间应用带来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