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便利店”开业,首个城市级商用人形机器人示范项目落地北京海淀-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08 20:36:42
来源:新华网

“机器人便利店”开业,首个城市级商用人形机器人示范项目落地北京海淀

字体: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顾彦)“这机器人不光会说话,还能端咖啡、拿饮料,真的挺方便!”在北京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一间由机器人运营的“便利店”让不少市民驻足。他们眼前的,是银河通用为城市生活量身打造的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银河太空舱。

“机器人便利店”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图源:银河通用

2025年8月7日,作为北京海淀区“科技发布厅”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局、海淀街道办事处、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支持,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主办的“银河太空舱全球首发仪式暨十城百店合作伙伴计划启动仪式”正式举行。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银河通用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智源学者王鹤表示:“银河太空舱是面向消费者常态化经营的具身智能零售解决方案,产品成熟、技术领先、部署简单。在超大城市高人流密度、高商业价值核心区域的落地也是对技术实力最好的验证。”

银河太空舱由银河通用自研的机器人Galbot运营,可完成语音接待、下单支付、精准抓取与商品取送,实现“无遥操、全流程自主”。团队自主研发的GroceryVLA、GraspVLA等端到端具身大模型,赋予了机器人在真实复杂、动态环境中感知、理解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为银河太空舱的运营提供了智能支持。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每一台银河太空舱最小仅需9平方米空间,可全天候自主运营,售卖饮品、小食、文创、药品等高频消费品类,兼容冷藏/冷冻等多种商品形态。其商品丰富度远超传统自动贩卖机,不仅可陈列超300种不同品类,还在持续探索更多“机器人+商品”的组合创新,如机器人售卖冰激凌、咖啡、文创纪念品等,解锁具身智能更多服务形态。

银河太空舱是一项回应城市现实需求的实用型产品,为具身智能技术便民、惠民提供了一个可观、可用、可推广的现实样板。在传统便利店难以覆盖的城市边角区域——如交通枢纽、老旧小区、景区街角和夜间场景,它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快部署的方式提供高效服务,有效提升公共服务密度与消费便利性。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便利店”具备天然的话题性和聚客能力,能够带来稳定人流、社交关注和消费动能。工作人员介绍,预计单舱日均服务量可达2000人次、订单量达500单,带动周边人流提升30%-40%,有效激活区域消费活力。未来,银河太空舱还将结合不同区域特色,定制提供文创产品、地方特产等多样化商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强公共空间的互动性与便利性。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银河通用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智源学者王鹤介绍银河太空舱。图源:银河通用

在发布现场,银河通用宣布启动“十城百店”计划:以北京海淀为起点,未来逐步覆盖更多城市的街区、景区、商圈、交通枢纽等典型场景,构建一个可快速部署、可持续运营的城市级智能商用服务体系。随着部署规模不断扩大,银河通用还将推动机器人实现网络化运营,向“百城万店”的远景目标迈进。

银河太空舱落地海淀区并非偶然。《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布后,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动“AI+”与城市治理、便民服务、场景消费的深度融合。海淀区聚焦实际需求、率先展开实践,在技术创新与消费落地之间搭建“最后一公里”的桥梁,本次活动就是“科技发布厅”系列活动首次聚焦具身智能领域。

本次发布会所在的中关村大融城商圈,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被纳入北京市重点工程计划,是北京市的“消费新地标”之一。银河太空舱与中关村大融城的合作,不仅是一次人机协作的商业创新探索,也为“AI+科技新消费”的应用落地打下了可持续基础。以银河太空舱为代表的具身智能终端,正在真正走入城市日常,为“人工智能+”写下生动注脚。

【纠错】 【责任编辑:陈延特 宫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