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7日电(记者 宫晓倩)在医疗健康领域,创新不仅是技术迭代的驱动力,更是破解临床难题、提升生命质量的核心引擎。
日前,第一三共中国宣布,其Trop2 ADC 药物达卓优(注射用德达博妥单抗 )在华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且在晚期疾病阶段接受过至少一线化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IHC 0、IHC 1+或IHC 2+/ISH-)乳腺癌成人患者。此次获批不仅为中国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更标志着第一三共在肿瘤领域的创新布局再进一步。作为该公司在华获批的第二款乳腺癌ADC药物,达卓优将与此前获批上市的优赫得形成战略互补,覆盖更广泛的乳腺癌患者群体。
值此契机,第一三共中国总裁林美智雄接受新华网专访,围绕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创新战略规划与未来愿景展开分享。
第一三共中国总裁林美智雄
锚定疗效与安全,新药获批助推晚期乳腺癌ADC精准治疗迈向新高度
在全球女性健康领域,乳腺癌以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威胁。据统计,2022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35.7万例,死亡病例数约为7.5万例,其中HR阳性、HER2阴性亚型尤为常见,约占总体病例数的70%。
长期以来,内分泌治疗一直是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随着病情进展,尤其是当患者出现内分泌耐药、疾病进入晚期阶段时,治疗选择变得极为有限。达卓优的获批,无疑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此次达卓优的获批是基于TROPION-Breast01全球III期研究的积极结果。”林美智雄介绍道,在该研究中,与化疗相比,达卓优将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7%,达卓优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6.9个月,而化疗组仅为4.9个月, 接受达卓优治疗的研究组观察到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6%,而化疗组ORR为23%。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入组的83例患者中,达卓优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8.1个月,化疗组仅为4.2个月,达卓优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38.6%,化疗组仅为17.95。
在安全性方面,在TROPION-Breast01研究中,达卓优的安全性与该药物的已知特性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可以说达卓优为中国患者提供了一种兼具耐受性和安全性的治疗选择。
达卓优的获批,为打破既往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耐药及化疗后缺乏有效治疗选择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助推HR+/HER2-晚期乳腺癌进入精准ADC(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时代。
凭借研究的积极结果,达卓优已经被纳入国际和国内权威BC治疗指南推荐。目前,针对达卓优的多项临床研究仍在持续推进中。林美智雄介绍,研究团队正积极探索其与免疫治疗药物等创新疗法的联合应用模式,这一探索有望在未来不断拓展获益人群范围,为乳腺癌领域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强助力,持续推动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加速引入创新药物,为肿瘤防治注入“强心剂”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医药创新。《“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创新作为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这无疑为众多创新药企营造了极为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极大地激发了药企在创新领域的投入与探索热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三共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医药创新领域积极布局。尤其是在ADC(抗体偶联药物)药物方面,将其作为核心战略重点推进,这不仅是在肿瘤领域的关键支柱,更是引领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达卓优的获批,标志着第一三共在ADC领域的创新布局再进一步。作为继优赫得(德曲妥珠单抗)之后,第一三共在华获批的第二款乳腺癌ADC药物,达卓优的获批使企业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矩阵布局更加完善。
“优赫得在中国获批的乳腺癌适应症覆盖了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达卓优此次获批的适应症是针对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两款药物不同的靶点形成了战略互补,覆盖了更广泛的乳腺癌患者群体。”林美智雄指出,“这种‘双优’组合不仅扩大了获益人群范围,更为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乳腺癌领域,第一三共的ADC药物还展现出了在其他癌种中的治疗潜力。例如,优赫得在华已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方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以及存在HER2(ERBB2)激活突变且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达卓优、优赫得及公司其他ADC产品,其他适应症的开发也正在进行中。
“依托我们独特的DXd ADC技术平台,第一三共正不断加速引入创新ADC药物,拓宽产品组合,以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林美智雄介绍道,“该平台不仅实现了药物结构的突破,更形成了一系列精准靶向、高效低毒的产品优势。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ADC药物与其他创新疗法的联合应用模式,通过战略协同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持续深耕中国,擘画健康未来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在医药领域,我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更在创新驱动发展层面展现出强大活力与潜力。
“中国市场对于第一三共而言,具备着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与广阔前景。”林美智雄表示,近年来,持续扩大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一系列鼓励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跨国药企营造了极为有利的营商环境,这无疑为第一三共在中国的进一步深耕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2016年起,第一三共便将肿瘤药物研发确立为战略核心之一,深耕中国肿瘤市场,聚焦乳腺癌、肺癌、胃癌等高发癌种。为了深化本土化布局,该企业积极促进中国成为其全球关键的研发中心之一。目前,中国的研发团队已全面参与多款创新DXd ADC药物及后续产品的临床开发中,开展了大约30项临床研究。
林美智雄介绍道,“我们在上海张江投资约11亿元筹建ADC新生产楼项目,以满足未来ADC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需求。这将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本土生产能力,保障药品稳定供应,提升市场响应速度。未来,公司还将不断强化中国开发的参与机制,致力于让中国研发团队成为第一三共集团全球开发计划的第一梯队。”
据悉,为了进一步提升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第一三共积极与政府、医疗机构、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一方面,与政府协同加快药品审批流程,缩短创新药上市周期;另一方面,公司还积极响应医保政策,提升药物的可负担性。例如,德曲妥珠单抗在中国的两大适应症都已纳入医保,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此外,我们还关注行业发展。”林美智雄补充道,“第一三共支持国内协会、基金会、医生等各方力量,开展一系列推动行业发展、规范诊疗认知、培养公众及患者疾病意识的相关活动,助力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生态圈。同时,通过设立奖学金、开展青年医师培养项目,助力医学人才培育,为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展望未来,林美智雄表示,“第一三共将继续深入参与中国医疗健康新体系的建设,助力达成‘健康中国2030’的伟大目标。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不断引入创新疗法和深化本土化布局,实现第一三共成为‘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全球医疗保健公司’的企业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