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 宫晓倩)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眼健康不仅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更是未来幸福的重要保障。近日,新华网《新药来了》特别访谈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接英教授和药学部主任王家伟教授,就备受关注的干眼病,特别是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的干眼病及其防治前沿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接英教授(中)和药学部主任王家伟教授(左)做客新华网《新药来了》特别访谈
60%~70%的干眼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病,这一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眼病,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眼健康。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破坏了眼表的稳态,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进而引发眼表炎症、神经损伤以及一系列眼睛不适症状。据接英介绍,不同地区干眼病的患病率不尽相同,在我国北京地区,40岁以上成年人的患病率高达21%,在西部一些干燥地区甚至可能达到50%或更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干眼病患者数量庞大,约有3亿人受到此病的困扰。
导致干眼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睑板腺是我们身体最大的皮脂腺,位于睫毛边缘,能够分泌油性成分,以补充泪膜中的油脂。当睑板腺功能出现异常时,如分泌油脂的数量或质量发生异常,就会导致泪膜稳态下降,从而引发干眼病。接英指出,“60%~70%的干眼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我们应该高度关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接英教授
据悉,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的干眼病症状多样,主要包括眼睛干涩、烧灼感、异物感等。“患者早晨起来时可能会感觉眼部黏黏糊糊,有分泌物。这些症状如果持续得不到缓解,就需要警惕干眼病的可能。”接英说。
然而,干眼病的危害远不止于此。接英强调,长期干眼不仅会导致眼部不适,还可能造成眼表泪膜的破坏,影响眼表细胞,导致眼部干燥、角膜溃疡,甚至视力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干眼病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患者个体化需求 精准治疗干眼病
在治疗方面,干眼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接英指出,治疗干眼病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宣教,如减少持续用眼、少看电子屏幕等。其次,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挤压等,以改善睑板腺油脂的质量和分泌量。此外,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眼病的药物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接英指出,早期的干眼病只能用人工泪液,现在干眼病治疗提倡精准化治疗理念。他解释道,“我们的泪膜分为三层:脂质层、水液层和黏蛋白层,每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目前的药物治疗方式中,有些药物能形成均匀的油脂层防止泪液蒸发,有些药物主要补水,还有些药物可以补充黏蛋白成分。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会制定最精准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化患者的获益。”
据悉,近期一款名为恒沁®(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的新药在我国正式获批上市,为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的干眼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作为恒沁®的主要研究者,接英详细介绍了这款药物的特点。他表示,恒沁®是一款不含水的单一成分滴眼液,主要成分是全氟己基辛烷。其优势在于,不仅能模拟油脂层补充油脂,还能与睑板腺中的油脂接触,疏通和溶解堵塞的油脂,从而更好地排到泪膜当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药学部主任王家伟教授
从药学角度来看,王家伟对恒沁®的特点也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恒沁®作为单一成分的滴眼液,不含防腐剂和其他添加剂,因此减少了长期使用对眼表的刺激和损伤。这一特点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干眼症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此外,恒沁®的低表面张力特性也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具优势。滴入眼睛后,恒沁®能够迅速覆盖眼表,形成一层稳定的油脂层,从而有效减少泪液蒸发。这一特性不仅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使得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更加舒适。”王家伟说。
“恒沁®的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在治疗干眼病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相信随着这款药物的广泛应用,将更好地推动我国干眼病精准化治疗水平,为更多眼病患者带来福音。”王家伟表示。
预防为先,守护眼健康
干眼病的防治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除了药物治疗外,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访谈中,接英特别强调了干眼病预防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实用的日常护眼建议。
首先,长期面对电脑、手机等视频终端的人群,是干眼病的高发群体。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应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每隔半小时左右就让眼睛休息片刻,可以远眺、闭眼或做眼保健操来放松眼部肌肉。
除了视频终端用户,佩戴角膜接触镜和喜欢化妆的人群,也需特别注意眼部卫生。角膜接触镜的佩戴应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时间,避免长时间佩戴或夜间不摘取。化妆时,应尽量避免化妆品长期对眼部的刺激,这会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发生。
此外,滥用药物也是干眼病的一大诱因。眼睛不适时,很多人会自行购买滴眼液等药物来缓解,但滥用药物不仅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重眼部负担,导致干眼病的发生。因此,眼睛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除了上述因素外,年龄、全身性疾病以及精神压力等也可能影响眼部健康。老年人因激素水平下降,更易患干眼病;糖尿病患者等全身性疾病患者,由于神经支配功能下降,也可能引发干眼病。同时,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情绪也可能影响眼部健康。“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时调节情绪,以预防干眼病的发生。”接英说。
除了上述措施外,在干燥季节或过敏季节,做好眼部防护也至关重要。接英建议,可以佩戴防护眼镜或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并适当进行眼部保健操和热敷,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减轻或者预防干眼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