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 给城市道路“降尘”-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21 09:22:57
来源:北京日报

用“绣花功夫” 给城市道路“降尘”

字体:

  推进道路尘土残存量治理能有效防止扬尘二次污染,提高城市洁净指数,是打好空气污染攻坚战的关键战场之一。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对749条次道路、3745个采样点进行了尘土残存量检测,结果显示,尘土残存量数值均值控制在标准以内并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其中,各区一级道路均值为6.90克/平方米,二级道路均值为8.60克/平方米,环路(二三四环)均值为6.80克/平方米,跨区快速路(广渠路、阜石路等)均值为6.30克/平方米,城市道路尘土残存量在标准以内并稳中有降,道路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多措并举

  推动城市道路实现“双降”

  为了实现降低可视污染物存留时间、降低尘土残存量的“双降”目标,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通过一套“组合拳”,保障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效果,尘土残存量检测就是措施之一。

  尘土残存量检测指的是在车行道进行,采用干式吸尘器吸取路面尘土后称量尘土重量的方法检测,能够反映道路的洁净程度。

  “道路尘土残存量需要综合考量天气、温度等多种因素,才能获得科学数据。”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刘传介绍,“通过定期检测,可以评估洒水降尘、清扫保洁、车辆冲洗等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优化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通俗来讲,尘土残存量检测将原本较为主观的“干净”,精准量化为客观的“数据”。依据真实数据,评估不同区域、不同道路的清洁效果,从而推动环卫作业有的放矢的改变清扫频次、方式、设备,提高作业科学化。

  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还通过实施“定段定时定人”精细化保洁、构建“小循环、高频次”巡查机制,开展“深度保洁日”等专项行动,推动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效果得到稳步提升。

  近年来尘土残存量检测数据显示,2024年市级作业道路监测均值较2023年下降13.3%;区属一级道路均值较2023年下降8.9%。北京市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洁净城市”成绩单。

  一路一策

  进一步提高降尘精细化水平

  今年1月27日,北京市正式发布2025年污染防治攻坚“路线图”,提出实施“0.1微克”行动守护“北京蓝”。更高目标,意味着需要更精细且有效的措施来实现。今年上半年,“一路一策”行动已经在东城区龙潭路、西城区景山后街、通州区通惠北路等道路落地。

  龙潭路两侧党政机关、商圈、校园密集,保洁难度突出。东城区以“人工精扫+机械高效+智慧管理”为核心,实施“分时错峰、人机互补”作业模式,有效降低尘土残存量数值。夜间开展深度清扫,日间针对早春温差大特点,温度较高时段开启强洗强吸,对道路进行深度清洗作业。同步以小型设备“定点突击”路牙砖缝遗撒点位。人工保洁在早高峰前以人工普扫、快速普扫为主,保障道路畅通,平峰期开展精细作业,刷洗、精扫道路路牙下,持续巩固治理成果。

  景山后街位于西城区什刹海风景旅游区,车流和人流量大,路上易存在可视垃圾和尘土存留。西城区采取“两个优化和两个强化”,即优化机械作业工艺、优化人机协同作业模式,将“一扫两保一洗一冲”提升为“一保三洗一冲刷”,利用小型机械作业设备,安排人员定时开展步道冲刷作业,有效抑制道路积土飞扬。

  通惠北路全长2.2公里,是永顺镇核心路段。针对人流量车流量大、周边施工工地较多的特点,通州区积极开展工地源头防控,详细摸排道路周边施工工地位置及渣土车辆出入时间,根据工地出土时间及时调整作业时间及作业工艺。同时,采用“机扫+人工”协同模式,每日安排10名经验丰富的保洁员,对工地出入口开展高频次巡回清扫,一旦发现遗撒,迅速联动机械作业力量进行高效清理。通州区还搭建起环卫作业“智慧大脑”,依托指挥调度及安全运行平台,实现从电子排班、实时数据填报,到问题点位的拍照上传、整改追踪,做到全作业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

 

 

【纠错】 【责任编辑:高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