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在哈尔滨举行,本次年会以“新质生产力:新智造 新消费 新生态”为主题,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网、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哈尔滨马迭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在同期举办的2025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论坛暨溯源中国产销对接会专场活动中,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福祥以 “沈韵酿臻品 链动赢未来”为题作推介演讲,全面展示了沈阳农业的产业优势与品牌魅力,引发参会者广泛关注。
沈阳地处北纬42度的粮食生产“黄金带”。这里土地肥沃、光照充沛,年均2500多小时的日照与恰到好处的昼夜温差,孕育出“稻米飘香、蔬果四季常青、肉禽供应丰足” 的农业发展格局。多年来,沈阳的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始终稳居辽宁省首位,农产品加工产值近千亿元。
在产销对接会现场,沈阳“四个之乡”特色产业成为焦点。作为“稻田画之乡”,沈阳常年水稻总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加工能力达280万吨,拥有清水大米、红菱大米等15个区域品牌,以及“十月稻田”等知名企业品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团队研发的“沈农625”等优质品种以优良品质获认可,由63家单位组成的稻米产业发展联盟,推动粮油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60亿元。
“酸菜之乡”实力凸显。新民市作为全国优质大白菜主产区,聚集76家规模化酸菜企业,年产酸菜7亿斤,占全国销售份额的60%,“榆园酸菜”“翠花酸菜”畅销全国,新民酸菜产业还入选“国家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这一传统风味不断焕发新活力。
“肉鸡之乡”产业强劲,20家国家级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提供有力支撑,白羽肉鸡年屠宰量约2.3亿只,稳居全国前三,加工全产业链产值近100亿元。“禾丰”“昊明鲜鸡 ”“辉山乳业”等“拳头产品”通过全产业链升级,实现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跨越。
“淡水鱼之乡”同样亮点纷呈,22.6万吨的年产量、北方特色柳根鱼养殖、东北最大稻田小龙虾基地,以及跻身全国水产品20强市场的新民前当堡鲜鱼批发市场,助力沈阳淡水鱼远销东亚。
石福祥表示,沈阳正锚定建设农业强市与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目标,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为抓手,推动稻米、酸菜、肉鸡等优势产业向千亿级迈进。“期待以此次产销对接会为契机,让更多人了解沈阳农业,促成智慧与资本在这片沃土扎根结果,共谱‘链动赢未来 ’ 的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