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期待中国减贫经验惠及更多国家-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12 09:13:47
来源:新华网

中外学者期待中国减贫经验惠及更多国家

字体: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题:中外学者期待中国减贫经验惠及更多国家

  新华社记者施钱贵、谢佼

  7月11日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上,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面向全球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引发众多关注文明交流互鉴与全球发展繁荣的全球学者、官员热议。他们赞同报告,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中国实践为世界减贫作出了新示范,期待中国减贫经验惠及更多国家。

  “我认真看了报告,对‘提高贫困地区人们的教育水平、让人们有能力实现自我发展’等内容印象深刻,非常受启发。”所罗门群岛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托泽·里奥卡纳向记者表示,所罗门群岛教育体系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报告里有很多珍贵的内容值得学习。

  马里共和国手工业、文化、旅馆业和旅游部长马穆·达飞说:“报告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展示了如何通过发展产业来让人民富裕。马里旅游资源丰富,中国减贫经验很有借鉴意义。”

  “报告有宏观总结提炼,也有具体细化分析和实例支撑,是一部中国减贫学行动指南、实操手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李琦认为,该报告针对发展中国家需求,对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成就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当今全球南方国家脱离贫困、实现发展繁荣具有非常强的直接借鉴和启发参考价值。

  “比如设立5年过渡期,就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又一重大创举。”四川行政学院副院长胡雯教授表示,这不仅有利于持续帮扶守住脱贫成果,更为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减贫机制、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与能力、循序渐进接续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留足了“回旋”空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和实事求是的集中体现。

  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实践证明,“机制防返贫、基建补短板、就业稳增收、产业激活力、保障兜底线”的巩固脱贫模式,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这也向世界充分说明,贫困不仅是可以战胜的,在建立起可靠有效的后续帮扶机制的前提下,也是可以阻断、不再复发的。

  “看到智库报告的发布,让扎根乡村的年轻人发展信心更足。”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滔说,5年过渡期里,国家注重农业产业稳健发展,今后自己将进一步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老百姓共同致富。

  报告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一员,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以自身的减贫经验与积极行动,助力改变全球贫困现状。通过为各国减贫事业和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与方案,中国正与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创一个没有贫困的美好世界。

  “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贫困问题,更为全世界脱贫作出了贡献,树立了榜样。”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说,全球任何一个贫困国家,都可以通过研究中国减贫和防止返贫的经验,来为自身脱贫汲取养分。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纪忠慧认为,中国特色脱贫攻坚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经济学理论,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相互协同的可能性,为发展中国家探索了一条可操作的减贫路。

  “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学习。”北京语言大学外籍专家、厄瓜多尔前交通部长孙海诚说,希望中国多分享减贫治理经验,展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如何通过现代化的发展来有效减少贫困。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