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炸”:与“反智营销号”的“养生”视频怼到底-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21 10:04:2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炸炸”:与“反智营销号”的“养生”视频怼到底

字体:

  “我,一个材料学博士。”

  很多网友都是通过这句开场白认识短视频博主“炸炸”——“90后”张文思。她的视频内容“变幻莫测”,科普、辟谣、弹唱……这位本硕博都在北京化工大学专攻材料学,博士后阶段转投清华研究“电子鼻”的年轻人,“学余”打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全网有90多万粉丝等着她更新。

  转型

  发了小半年的弹唱视频之后,“炸炸”听说一起弹吉他的朋友,花了好几千块买胶原蛋白肽口服液。不菲的价格和虚假宣传的功效一下子把这位材料学博士“整破防了”,她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蛋白质和肽”,太清楚某些商家夸大其词的文字游戏了。她气呼呼地给朋友打电话:“你好歹问问我啊!”

  过了几天,冷静下来的“炸炸”觉得,这应该是个“挺普遍的问题”。很多不知情的消费者容易被虚假宣传误导,对口服胶原蛋白的美容养颜效果产生过高期待,花冤枉钱。在情绪和责任感驱使下,她录下了第一条科普视频:

  肽是蛋白质的一段,“炸炸”把它比喻成“一个零件”。“你喝了一个零件进去,经过整个消化系统,你还希望它以你希望的形式和位置回到你的脸上,怎么可能呢?”屏幕上的“炸炸”小声用颤音发出“灵魂之问”。录到最后10秒,她做出一个耳语的手势,“尤其是来路不明的产品,还有很好的效果,那它可能加了别的东西”。

  网友的反馈证明,大家看懂了。这条视频在最初发布的平台就收获了22万个点赞、2.3万条留言。

  还有意外收获——视频开头,被“炸炸”当作引子的那句自我介绍“我,一个材料学博士”,很快成了她最鲜明的个人标签。那并不是她精心设计的,只不过“先说了我是干什么的,后面的话才合理”。开始她也没计划正式挺进科普赛道,“纯吐槽”,但这条视频,标志着“我的号转型了”。

 “阵地”

  粉丝越来越多,开始有人在评论区向“炸炸”咨询。比如吃了含有某种成分的保健品,能不能“不运动就躺瘦”;某种材料的杯子有没有商家宣称的保健功能……问的人足够多,“炸炸”就会拍视频解答,“如果吃了什么东西,就能躺那儿不动嘎嘎瘦,这样的产品就很危险,指不定里面有什么非法添加的东西”“一个杯子能有多健康?我觉得杯子健不健康,主要还是取决于里面装的是什么……”

  随着账号影响力提升,“炸炸”开始有意识地扩大“阵地”,在更多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因为她发现不少在家庭群里热转的“养生”视频,“那内容是真没法看啊!”

  她拍科普视频跟网上的“大忽悠”们“干仗”。《富氢水?治百病?材料学博士破防日常》就是她自视漂亮的一仗。视频里,“炸炸”没有剑拔弩张的神情,只是慢悠悠地发问:富氢水的“纳米气泡技术”能解决困扰能源领域多年的储氢难题,实现“一半水一半氢气”,怎么没人告诉科学家们一声?说富氢水能治百病,因为氢有还原性,能“定向清除氧自由基”,而且“只清除有害的,好的还保留”,“炸炸”感慨发问:“这是很厉害的药物定向递送技术呀,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还有那个“氢含量这么高,喝完打嗝会不会爆炸”的“梗”,更是好笑又好记。后来还有网友跑到某些营销富氢水的直播间,留言求证:“你们这个水喝了会爆炸不?”“炸炸”觉得,这就达到了她想要的效果,让大家一边笑一边提升对“反智营销号”的辨别能力,学知识、防上当。

  死磕“贩卖焦虑”

  “炸炸”极反感为了流量贩卖焦虑博眼球。她看过某些博主在视频里把食用油烧到焦糊,留下一团“沥青状物质”;也有人对着镜头火烧夹心饼干,一边展示饼干无法被立即点燃的“异常结果”,一边喊着“它都点不着,能吃吗?”……“炸炸”心里清楚,这些博主仿佛“人类刚发现火种一般”东烧西烧,发布那些一惊一乍的视频,就是为了让观众对食品安全产生怀疑。她也忍不住拍视频,用讲段子的方式“一一回怼”,告诉大家:从科学常识出发,“多长时间能烧着、烧完是什么状态,跟烧之前能不能吃根本没关系。为了流量,就引导大家在屋里点明火,把什么东西都烧一烧,来鉴别它‘安不安全’,这才是极其危险和离谱的行为”。

  贩卖焦虑的行为背后,往往还藏着其他目的,比如贩卖标榜“安全、放心”的“纯天然植物提取”产品。对此,“炸炸”也拍过视频提醒,生活中,纯天然和安全从来没画过等号,像“发了芽的土豆、发霉的大米,都是纯天然的”,但都不能吃。那些犄角旮旯买回来,什么标签都没有,说不清添加了什么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浓度是多少的,质量和安全性就更没保障……

  相信标准、相信科学,不要轻信所谓的土方、土法、私家造——“炸炸”不厌其烦地按下拍摄键,想让大家牢牢记住这个简单的道理。

  在材料学研究路上走了十几年,“炸炸”觉得自己“学术做得很一般”。现在,她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我可能更适合做科普,讲一些材料学领域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材料学的知识是有用武之地的,“我现在做的事,或许能让更多人从中获益”。(记者易艳刚 雷琨 赵岑)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